從生命視角談工作的意義 文章:方雅靜 |
一、工作是拓展生命可能性的載體 《中國財經報》2022年7月的一份報導指出:大學生就業難在提高就業率,更難在滿意度。“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難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是記者採訪的50多名畢業生的共同感受。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環節中的“衝突”現象十分明顯,表現在:一方面不少學生覺得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大量緩就業、慢就業,甚至不就業的現象。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部分大學生面對工作有“不將就”的心態,覺得現有的工作機會可能不是最期待、最滿意的,甚至部分同學獲得來自家庭的支持,覺得家裡不差自己的一份工資,導致求職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求職的動力。然而,工作的意義不是簡單地“謀生”,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馬斯洛理論把需求主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人們在生活中追求對這些需求的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展示了人類在生命過程中需求的多樣性,工作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同樣在其中追求對各種需求的滿足,有的人希望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結合,有的人希望通過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有的人希望在工作中奉獻他人服務社會。除了謀生,工作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通過勞動,人們不但獲得生存所必須的物質基礎,同時獲得勞動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自豪感和意義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工作”本身是人生的“必須”。
二、工作是豐富生命多樣性的路徑
三、工作是應對生命多變性的基礎 暢銷書《誰動了我的乳酪》的作者斯賓塞·詹森曾經說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於2012年5月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生命教育導師》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可見生命是個體與外部環境不斷交互的過程,並有著實現“生命價值”的最終目標,而歷史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面對生命的多變性、不確定性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工作為我們提供了感知變化和應對變化的基礎。比如:當下大熱的GhatGPT,引發了不少關於人工智慧對就業機會影響的討論。有的觀點認為,ChatGPT的出現和普及,很可能會威脅到一些傳統的職業,例如客服甚至教師等,這些職業可能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於此同時,新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不少新的就業機遇,比如:ChatGPT的普及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技術和非技術工作人員,例如開發者、測試人員、文案編輯等;此外,ChatGPT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從而增加了一些傳統行業的就業機會,例如金融、醫療等;在跨學科領域,ChatGPT的應用也需要越來越多的跨學科人才,例如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社交學家等,為不同背景的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一些工作的消失總是伴隨著新的工作的出現,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完成了對於變化的“應對”,也實現了個體與社會的反覆運算升級。
生命的發展性、動態性、多變性都給我們提供了從更長時間線、更寬維度和更開闊視角認知工作意義的思路,也為更加貼近學生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打開了視野,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找到工作對於自身的意義。
|
References |
|
|
|
作者:方雅靜 |
您可用以下方式與她聯繫:E-mail:fangyajing@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