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閱讀
READ

ChinaNCDA生涯電子報第11期 - 應用專欄 - 從生命視角談工作的意義

2023-06-09
  • 好文分享
  • 生涯精選
  • ChinaNCDA生涯電子報
  • 應用專欄

應用專欄

從生命視角談工作的意義

文章:方雅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日益富足的生活使得部分大學生求職擇業的緊迫性有所缺失,“慢就業”、“緩就業”正在成為大學就業工作領域中突出的痛點難點。如何引導大學生全面認知“工作”對於個人成長成才的意義,促進大學生站在更高的格局做好規劃,激發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當前大學生就業工作,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議題。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告訴我們:職業生涯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一直伴隨個人的一生。從生命的視角談工作的意義,有助於拓展評價工作必要性的格局,從而促進大學生站在“主體“的角度激發規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一、工作是拓展生命可能性的載體

《中國財經報》20227月的一份報導指出:大學生就業難在提高就業率,更難在滿意度。“工作一般都能找到,難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是記者採訪的50多名畢業生的共同感受。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環節中的“衝突”現象十分明顯,表現在:一方面不少學生覺得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大量緩就業、慢就業,甚至不就業的現象。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部分大學生面對工作有“不將就”的心態,覺得現有的工作機會可能不是最期待、最滿意的,甚至部分同學獲得來自家庭的支持,覺得家裡不差自己的一份工資,導致求職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求職的動力。然而,工作的意義不是簡單地“謀生”,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馬斯洛理論把需求主要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人們在生活中追求對這些需求的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展示了人類在生命過程中需求的多樣性,工作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同樣在其中追求對各種需求的滿足,有的人希望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結合,有的人希望通過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有的人希望在工作中奉獻他人服務社會。除了謀生,工作可以使我們的生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通過勞動,人們不但獲得生存所必須的物質基礎,同時獲得勞動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自豪感和意義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工作”本身是人生的“必須”。

 

二、工作是豐富生命多樣性的路徑

17歲那年,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約伯斯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如果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總有一天你會如願以償。”從那時起,他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自問:“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嗎?”如果一連許多天的回答都是“不”,他知道自己應該有所改變了。讓約伯斯能夠做出人生重大抉擇的主要辦法是,記住生命隨時都有可能結束。有句名言: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把握生命的寬度。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數位技術與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高度融合,大大提升了資訊資源的可得性,催生了零工經濟、眾包經濟、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經濟,也使人們擁有了同時從事多種工作的機會,統計顯示“斜杠青年”群體進一步擴大。“斜杠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拿下雨果獎最佳短篇的作者郝景芳——高中時拿下新概念作文一等獎,本科和研究生就讀清華大學天體物理,博士轉而研究經濟學,畢業後是一名宏觀經濟研究員,還是好幾本科幻小說的作者,“作家+研究員”的雙重身份使得他也獲得了“斜杠”特質。對於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儲備,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的大學生而言,在如今共用經濟和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職業不斷湧現的背景下,可以通過不同的工作實踐和體驗豐富生命的多樣性,拓寬生命的寬度。

 

三、工作是應對生命多變性的基礎

暢銷書《誰動了我的乳酪》的作者斯賓塞·詹森曾經說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於20125月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生命教育導師》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於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係,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並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可見生命是個體與外部環境不斷交互的過程,並有著實現“生命價值的最終目標,而歷史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面對生命的多變性、不確定性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工作為我們提供了感知變化和應對變化的基礎。比如:當下大熱的GhatGPT,引發了不少關於人工智慧對就業機會影響的討論。有的觀點認為,ChatGPT的出現和普及,很可能會威脅到一些傳統的職業,例如客服甚至教師等,這些職業可能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於此同時,新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不少新的就業機遇,比如:ChatGPT的普及和應用需要大量的技術和非技術工作人員,例如開發者、測試人員、文案編輯等;此外,ChatGPT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從而增加了一些傳統行業的就業機會,例如金融、醫療等;在跨學科領域,ChatGPT的應用也需要越來越多的跨學科人才,例如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社交學家等,為不同背景的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一些工作的消失總是伴隨著新的工作的出現,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完成了對於變化的“應對”,也實現了個體與社會的反覆運算升級。

 

生命的發展性、動態性、多變性都給我們提供了從更長時間線、更寬維度和更開闊視角認知工作意義的思路,也為更加貼近學生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打開了視野,從而能夠更好地幫助每一個具體的個體,找到工作對於自身的意義。

 

 

References

 

  1.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對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經濟日報》,連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186814324416910&wfr=spider&for=pc

 

 

 

作者:方雅靜

方雅靜,博士,同濟大學副教授。十餘年從事大學生就業服務與生涯教育工作經歷。在校內開設《職業指導》、《人力資源管理與女性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參與課題及參編教材多項;獲得NCDABCC等專業認證。

您可用以下方式與她聯繫:E-mail:fangyajing@tongji.edu.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