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閱讀
READ

ChinaNCDA生涯電子報第9期 - 職場達人專欄 - 你選擇的職業在趨勢上嗎? 如何規劃職涯銜接創新產業

2023-03-01
  • 生涯精選
  • ChinaNCDA生涯電子報
  • 職場達人專欄

職場達人專欄

你選擇的職業在趨勢上嗎? 如何規劃職涯銜接創新產業

文章:林敬皓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演變,
20年前、20年後,工作真的大不同。你的工作未來會消失嗎?如何成為未來10年甚至20年不被職場所淘汰?

小時候許多人習慣放假的時候待在漫畫店一整天,回家的時候順帶依循牆上熱門排行榜,借一片最新的電影DVD回家,這在現今的台北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的漫畫店了。現在只要滑滑手指,NetflixDisney+Youtube等國內外影音平台的片子看不完,只要月費幾百元,就能看到飽。如果這樣的店家、店員在十年前沒有看到趨勢,而提前轉型,現在情況是如何呢?

還記得我國小的時候,我姐姐每天都對著一台厚重的打字機練習,因為要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當打字員,過沒幾年,我念高中時,已經沒有這樣的打字機跟打字員的工作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腦,如果還是要完成一份文字稿,就需要用電腦打出來,當時我姐姐就需要學習新的技能,來維持住打工的機會。

 有很多事物經不起時間考驗,職業也不例外,有哪些曾經活躍過的行業或職業正在消失?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的一份報告裡寫著:「至2030年,全球將有8億人的工作被機器人和自動化所取代,相當於全球勞動力總量的五分之一。」在台灣,又以哪些職業的人最焦慮呢?有較高機率消失的「勞力型」工作前五名:售票員、產線作業員、量販店及超商店員、客服人員、餐廳服務生,這些都將一步一步的被自動化所取代。

在疫情剛開始時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隔離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老闆發現就算你不在辦公室,公司一點也不受影響時,這才是最可怕的。疫情後,有不少人被迫失業。大部分還是跟業種有關,比如對旅遊服務業來說,這個冬天還真是漫長。

面對科技的進步、法規的改變、時代的變遷,你選擇的職業還在趨勢之上嗎?

AI 在很多場景、任務中都實現了對人類的超越,甚至能夠「零成本」作業─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AI 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但也會使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失業危機。目前來看,藍領階層和白領階層將首當其衝,因為愈是從事簡單重複性工作的人,愈容易被AI 取代。

AI 的參與下,未來的工作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哪些人類員工是AI 可以取代的?哪些工作又是AI 力不能及的?或者說,人類是否需要重新建構對就業的認知,並為此制定全新的社會契約?

要想應對AI 時代的就業趨勢,我們首先應該清楚AI 的特點,例如AI 不具備什麼能力,不能完成什麼種類的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讓自己持續在趨勢之上。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AI 存在明顯不足,20年後還是會有所不足:

  • 需具有創造力的工作

AI 不具備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儘管AI 非常擅長針對單一領域的任務進行優化,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值,但它無法選擇自己的目標,無法跨領域構思,無法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也難以具備那些對人類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識。所以你要學會做一個有創造力的工作者,讓你在職場上擁有創新可執行的能力。

  • 需要有同理心的工作

AI目前 沒有「同情」、「關愛」之類感同身受的感覺,無法在情感方面實現與人類的真正互動,無法給他人帶來關懷。儘管目前研究人員已致力於改進AI 在這一方面的缺陷,但人類在需要情感互動時,仍然很難從機器人的身上得到心裡所期待真心的關懷,收穫心靈上的慰藉。這也就是所謂的不夠「人性化」。所以像客服這類的工作,雖然目前已經有了聊天機器人、智能客服來取代部分客服工作,但如果你是一個具有同理心、懂得關愛客戶,傳遞一個友善的溫度給客戶,你在職場上還是屬於走在趨勢之上的。

  • 需要具有靈活性的工作

AI 和機器人技術無法完成一些精確而複雜的體力工作,如靈巧的手眼協作。此外,AI 還無法應對未知或非結構化的空間,並在其中執行工作任務,尤其是它觀察不到的空間。例如:傳統市場上賣豬肉的攤販,他需要依照每塊肉的紋路不同,靈巧的手眼協作,來剁肉或切片給客人。

知道未來趨勢後,你如何規劃職涯銜接創新產業?

我們先來聊聊「改變」這個詞。過去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喜歡看一些心理勵志、個人成長的文章,這類文章裏面又會有一類比較鼓勵大家要找到自己、扮演自己、呈現真實的自己,我覺得這樣的論述本身沒有問題,可是問題在於,有時候這種論述會讓人過路延伸了自己的範圍,延伸到:把任何微小的改變,都理解成了「不是做自己」或「不是真實的我」。

如果說你的生活、工作情境可以讓你盡情地扮演一種單一角色,而你又能從中獲益,那麼持續用所謂的真實自己去跟這個世界互動自然是沒問題,不過我想大部分人出社會一段時間後,也都會清楚地意識到,這世界是多變的,變化往往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不是嗎?

在這個世界上,要想過上更加輕鬆愜意、順心如意的生活,改變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效策略。可是一講到改變,很多人就會眉頭一皺,覺得很麻煩、很痛苦,有許多朋友在面臨職涯困境的時候明明手上已經有方案,腦海中也有了應對策略,始終遲遲沒去做,也都是因為卡在「改變太痛苦」這個點上,導致自己遲遲沒有行動,更加糟糕的是,通常在你可以自主改變時你沒有選擇改變,持續拖延而超過了某個時間點後,你身處的環境還是會逼迫你改變,這時候反而必須經歷更大的痛苦。

既然早晚都要改變,那麼怎麼讓改變容易一些呢?第一:重新定義你對「嘗試未知行為」的意義。

 

具體的方法:用「探索」取代「改變」

如果今天你是一顆櫻桃,我希望你「變」成一顆櫻桃樹,以及我希望你「長」成一顆櫻桃樹,在心理上其實是有小小的感受差別的,前者會給人帶來一種:必須立即、一次達成、沒有犯錯空間的感受,而後者反而是給人一種:一次調整一點點、拉長時間、逐步犯錯修正並成長的過程。

改變與探索這兩個詞彙,就有點這樣的感覺。

改變是把自己認定成是一個固定的A,要變成完全不同的B,是你站在一個往後一點點的時間點回頭看現在的自己,探索則是把自己認定為已知的一部分,外邊還有另一部分未知的自己,你是站在一個遙遠的時間點回頭看現在的自己。

當我們把時間的維度拉得很長,拉到你人生結束前的那個點往回看,你會發現根本沒有改變這件事,人生就只是一連串的微小的嘗試未知行為所串連起來的 ,當事情變成探索,心態就不同了,我們會意識到,我們不只是A,而可能是A+B+C+?+?+?+…。

知道哪些產業會消失、知道AI時代下怎樣的工作性質不易消失、你也知道了利用自己現有的長處來探索新的未知領域,你可以進一步思考”如果邁入創新產業”

以我自己來說,我在30歲前擁有了財務管理技能,40歲擁有了營運策略規劃技能,面對了AI時代來臨,我用了我這雙核心技能去探索”數位數據規劃力”,我沒學習過數學系、統計系、工業工程系、系統工程等技能,所以我知道在數據建置上我不如這些專家,但我知道數據透過AI或機器人產生之前,需要有人懂得進行數位數據規劃,那企業規劃數位化或判讀數據的目的為何?我想大部分企業都是想要提高企業的ROI與淨利,所以我可以藉由我的核心能力來探索我的數位數據規劃,所以我在疫情前,從傳統實體零售業走入了OMO產業,結交了一群在數位、電商、數據、系統有專業的一群導師。

既然無法改變「現在的你」,那就改變「未來的你」。用探索來鋪陳改變

 

 

 

作者:林敬皓

 


<About Me> 個性誠信穩健,細心當責,喜與人相處,善溝通,熱愛吸收新知與學習,與策略、營運、財務是好朋友,熟悉OMO生態圈、電子科技業生態圈,擅長財務驅動營運與資金效益之遊戲,掌握商務營運、財務、數據運用非難事,愛與專業人士交流愛成長享受各種學習成長機會。

<About Experience> 擁有韓、港、台企業的工作經驗,職場超過20年實戰經驗,橫跨公司戰略、營運與銷售、傳產轉型、財務規劃與管理、IPO、流程再造等六大領域,權威領域涵蓋零售業OMO營運與銷售、財務資源使用效益規劃、數位財務轉型、IPO、流程再造等,實戰經歷橫跨國際級電子科技產業、時尚化粧品業、餐飲業、服飾電商等企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