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桌游《星星知我心》与生涯辅导中的「自我」
文章:钟晓菲一、关于桌游《星星知我心》之设计理念:
社会心理学家Cooley (1902)主张,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概念都来自于与社会周遭人群的互动,从别人眼中看到了自己的样貌,从别人的评价中建立起自我认定。因此,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从无数面镜子的反射映照出「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社会心理学家Luft & Ingham (1955)则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有「公开我」、「隐藏我」、「盲目我」、「未知我」这四扇窗。「公开我」是你和其他人都可以认识和观察到的特质,是你愿意主动开放的部分;「隐藏我」是你能觉察到,却刻意隐藏不让其他人发现或观察到的特质,有赖你在安全情境下主动的自我揭露;「盲目我」是其他人已经发现或观察到,但你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的特质,有赖其他人提供多元反馈;「未知我」是你或其他人都尚未能发现或觉察到的特质,潜藏在你内心深处,有赖藉由多元化策略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
《星星知我心》运用小团体互动的型态,使团体中的成员扮演彼此的「镜子」角色,从相互交流、映照、激荡的团体活动历程中取材,藉由星星牌卡所呈现的各类正向语词,提供彼此正向回馈,有助于成员从崭新角度看待自己,并尝试将多向度「镜中自我」,重新组织、重塑、或重构成更接近理想的「可能自我」(possible selves)。(吴芝仪、陈秀萍)
二、关于桌游《星星知我心》之使用玩法:
游戏步骤:
**请猜对的该玩家说明猜测自己符合该语词的理由,然后再请送出该语词牌卡的玩家说明他/她认为该语词符合该玩家的理由—建议结合在先前活动或互动中对于该玩家的观察和理解来加以说明。
轮流猜牌交流:猜对语词牌卡者和送出语词牌卡者彼此交流之后,就以顺时针方向轮到下一家继续猜牌。如果玩家猜错,也是顺时针方向轮到下一家继续猜牌。(吴芝仪、陈秀萍)
计分方式:
当有一位玩家猜对自己收到的所有星星牌卡时,游戏就结束。由玩家在游戏中猜对的语词牌卡个数,及猜对的语词牌卡与游戏一开始自我选定的语词卡符合程度,综合计算得分。每猜对一个语词牌卡得1分,猜对的牌卡同时符合自我选定语词者,再加2分。得分最高的获胜。
不过,这个游戏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谁获得最后胜利,而是引导成员从猜牌过程中,分享从先前活动或当下互动中对于彼此的观察或理解,激发更为深度的交流与回响,并藉由多层次、多面向的自我揭露与相互反馈,深化个人之自我理解,促进成员间之共情共融。
三、《星星知我心》与生涯辅导中的「自我」:
就像是「星星知我心」这款被标签自我,却又可以对话决定、梳理各个时空环境下的自我的游戏,在活动说明书中(吴芝仪、陈秀萍),就已经提到了社会心理学家Cooley之表示: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概念,都来自于与社会周遭人群的互动,从别人眼中看到了自己的样貌,从别人的评价中建立起自我认定。
关于「概念」之于「人」的一生,在漫长芜杂区块化的时间、空间中度过,当然面对无数的它者(other),有着数也数不清而无法计量、归纳的面对(in the face of)无数的它者,因此,也有无数的自我(selves,吴芝仪、陈秀萍),尽是魅影的城国(已取得我国政府永久居留权的马华作家陈大为作品名称。)一生中,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
彷佛是上班时间,进入了人来人往的便利超商,就算是自己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发型、面容、衣饰、甚至是占据此一空间的位置,所有的存在,莫不都与这一时空的所有存在者有所牵连,在仓促紧凑的夹缝中,只被允许的概念作出判断,他者对自己作出判断,或者综观局势之后,自己对自己在刻不容缓的立锥之地作下的选择。
选择决定了一生,其实,「一生」早就决定了选择。
关于「概念」,已故的杨国枢和郑昭明两位心理学者,主编以及号召而完成的当代思潮系列丛书「心理学类」(由已经吹熄灯号的桂冠出版社发行。而在剀切的中文为基础,以引进西方学识并编列成册的情况下,审视网络发达、而且推行义务教育多年的今天,此一事件说明了什么,也是笔者在进行叙述时,必须面对的大江东去。)的许多典籍中,俄国心理学者维高司基(L.S Vygotsky)在其著作《思维与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中,彷佛预知般地进行了相似的实验,并且对「人设养成」的本游戏的主要元素:判断、对话、想象、判断、对话……作出了对「概念」的设定。
于是,「揭示」与「实践」,成了「概念」与「思维」之间的必要桥梁。
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彷佛在镜中世界,漫画《海贼王》(因为版权的缘故,被译为《航海王》。)「圆蛋糕岛」篇描述了故事主角鲁夫(Monkey D. Luffy),在「镜中世界」与强劲的对手(能力特质相近,霸王色霸气的等级却高于鲁夫)、甚至能洞知未来片刻而识破其进攻招式的夏洛特.卡塔克利对战的时候一样。
社会心理学家Luft & Ingham (1955)则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有「公开我」、「隐藏我」、「盲目我」、「未知我」这四扇窗。「公开我」是你和其他人都可以认识和观察到的特质,是你愿意主动开放的部分;「隐藏我」是你能觉察到,却刻意隐藏不让其他人发现或观察到的特质,有赖你在安全情境下主动的自我揭露;「盲目我」是其他人已经发现或观察到,但你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的特质,有赖其他人提供多元反馈;「未知我」是你或其他人都尚未能发现或觉察到的特质,潜藏在你内心深处,有赖藉由多元化策略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吴芝仪、陈秀萍)
「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和乐的游戏中,渐渐地知悉、渐渐地熟识、渐渐地规划、渐渐地商讨、渐渐地学会了与自己和平共处。
任教于师大「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的学者林清山,在翻译Richard E﹒ Mayer《教育心理学:认知取向》中,〈学习策略的教学〉章以术语「迁移」来表示这种近似于作笔记的言谈(产出性活动),会使得学童提高其学习成就:
学习策略的教学是一种很合适的教学活动,虽然在实际上只有很少时间被用来教学生如何学习(Weinstein&Mayer,1985)。教导学生如何记忆讯息、如何决定何者是重要的、或如何找出文章的主题等,也和教导学生一些特殊事实和概念一样,对学生学业上的成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台北市:远流,民79,页227。)
现今之世的教学方法多元,本款游戏并不会让学童产生被利用、被蒙骗、被诈欺等阶级差异上的错觉,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的自发语言之中,让学童有效能地学习自己而不至于崩溃。
记忆的运算之后,现出了无限的我,以及因应而生的无限它者(the other);或者如同佛教术语法身、报身、应身,指月而不在月地撤化了自己的有执而澈化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Luft & Ingham (1955)则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理论,主张每个人都有「公开我」、「隐藏我」、「盲目我」、「未知我」这四扇窗。「公开我」是你和其他人都可以认识和观察到的特质,是你愿意主动开放的部分;「隐藏我」是你能觉察到,却刻意隐藏不让其他人发现或观察到的特质,有赖你在安全情境下主动的自我揭露;「盲目我」是其他人已经发现或观察到,但你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的特质,有赖其他人提供多元反馈;「未知我」是你或其他人都尚未能发现或觉察到的特质,潜藏在你内心深处,有赖藉由多元化策略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吴芝仪、陈秀萍)。
「我」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明了「一个」人并不是我,明白自己从来不是被刻划好的通缉犯悬赏海报。
不断进行「人设」的卡牌游戏中,学童渐渐地也知道了自己不是由全知、全能的自己所划定,而「自己」可以在这个追求人身安全的国度中,和谐地与他人一起经营。本游戏顺时针地猜牌(揭示),与他人讨论,甚至自己参与而斟酌那些不是自己的自己,让学童知晓并且习惯在这个「向右转」的游戏中,无须左派被斗争地面对不是自己的自己。也知道叙述不是地他人时,自己会有多么不适;更意识到了自己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成为不是自己的自己,可能因此伤害了不知不觉的谁。自己是不被放下的牌戏中一副牌;不明所以而一天到晚要人放下者,才是最执著者,才占据了自己。
教,以及化。
伴随游玩的长者,或许也能因此和学童分享与之同名、由林福地所导演的戏剧《星星知我心》,让被机会教育的自己机会教育了此时。
在伴随游玩中,呼唤出了记忆,彷佛可以预知未来而安定自己。本款游戏因此付出了双轨性的功效,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之对白),真正冬暖夏凉、送礼自用两相宜。
作者:钟晓菲
1、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研究所硕士
2、教师专长证书:国高中辅导科、高中生涯规划科、国高中国文科
3、多元乐学中心课程督导暨讲师
多元乐学中心
多元乐学中心于2017年创立,经营有成,致力于教育性质团体教学活动。公司为发扬多元学习教育,研发益智桌游,发展各项多元智能学习课程,并长年培训师资,配合各级学校课外社团活动之师资派遣授课,在师资培训、桌游教学及设计上耕耘有成。除桌游师资专业培训、桌游教具研发外,公司近年来也专注于发展各年龄群之科技教育及数字学习,符合新课纲「适性扬才」精神,藉由丰富有趣的体验学习发挥学员的多元智慧,并提升自我赋能;如咨商牌卡设计与教育桌游教具研发、智能阅读科技测验及数字学习,配合阅读写作课程发展、生涯探索课程咨询与营队办理。
网址: http://www.chiayimlc.com.tw/abou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