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过往,不畏将来——生涯转换视角下的大学新生生涯辅导
文章:张小诗
经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抉择——高考,大学新生们即将面对人生一段新的开始。大学,不仅意味着新的学习阶段,也意味着更加独立的求学生活。大学入学后,学习、实践、生活、情感、人际关系……,这些纷繁的事情一件件不期而遇的出现在眼前,需要去面对、去解决时,困惑和茫然也会接踵而来。
作为大学辅导员老师,经常会处理新生因遇到如下的场景而产生的问题。比如:
1、入学第一天,本想在寝室里营造一下良好的氛围“大家都来认识一下吧”,结果沉默不语,无人回应,尴尬至极!
2、千里迢迢到达学校,没想到同寝室的他们并不是天天洗澡!
3、我们都是一个专业的,为什么他们说的,我都没有听说过?
4、老师讲的东西,为什么不多讲几遍,我到哪找正确答案啊?
5、食堂的饭菜就是不如家里的,多亏我带了两瓶妈妈做的辣椒酱!
6、为什么他和我说话时候总要离的那么近?
7、都快十一点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怎么也聊不完!
……
所以,进入大学,首先摆在新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题就是,要如何喜欢上这向往而又陌生的大学环境。在我的咨询个案里,有两个新生同学让我印象深刻:
个案1:小A是某重点大学工科专业的大一女生,刚入学两个月,仍然不能释怀自己高考失利、未如愿进入理想院校和理想专业的遗憾,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愧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努力。在高中养成的自学习惯让小A在大学之后依然热衷于每天泡自习室和图书馆,而其他室友还多在享受着大学的自由,这也让她很不适应如今的寝室生活,觉得跟室友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谈及内心深处,多次情绪失控、泪流满面。
个案2:小B是某重点大学理科专业的大一男生,在大一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预约了我的生涯咨询。目前的专业虽然不是高考第一志愿,但小B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大一的学习。在谈到本次咨询期待的时候,小B很坚定地说,来之前已经咨询过自己的辅导员、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也准备进入专业老师的课题组开始参与科研。但是,还不是特别确信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够用?还是想知道更多关于自己专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更重要的是还有哪些资源和机会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相信大家在看到这两个个案的基本情况后,有的老师会说,这和我的学生很像啊。是的,在面对大学生活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束手无策或者担心后悔,有的学生则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地去尝试。
在生涯转化理论看来,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就是一次角色的转换,那从高中校园到大学校园就是一次环境的转换,这是可以“预期”的事件。但生涯转换有时是有计划的,可以按照既定步骤去计划,但有时候又是突发或者非预期的,未进入理想的学校读大学就是“非预期事件”。这些事件都会导致角色、生活常规与个人关系发生转变。
生涯转化理论由曾担任美国国家职业发展协会NCDA主席,马里兰大学教育学院咨询和人事服务系教授Nancy K. Schlossberg提出,它聚焦于改变发生的时间点,而非整个生命全程,聚焦于决定个人如何应对转换的因素,而不是其转换的结果。前提假设是,这种改变是随时、随刻、随地有可能发生的,可导致个人角色、社会关系、生活轨迹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而个人应对改变的方式及在改变中的过渡,更能影响成功。它的思维逻辑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情景:你所面临的情况是什么?自我:你有没有经验应对这样的转变?支持:你能否得到他人的帮助?行动:你会不会付诸于行动,应对变化和挑战?
新生进入大学就会面临大学里的各种情景,包括学校所在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所遇见的人和事。有些是可以选择的,有些是不可控的。面对着这些或计划或偶然的事件,学生可以从自我资源和外部支持两个方面入手,找到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增加对于多变的可控性,迈出行动的第一步。所以对这四个重要因素的把握是帮助我们面对任何状况的重要逻辑和有效办法。
在面对大一新生的身份认同和适应转化的生涯议题时,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学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探索。因此,对于小A和小B的生涯议题,在咨询过程中,我会围绕着这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提问。通过以下话术,进一步帮助两位同学澄清所处的情景、自我的因素、支持系统和行动的策略。
1.目前的状况有多严峻?你的理想状况是怎样的?从目前到理想的状态转变需要做多大的改变?
2.在面对新的大学生活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是可控的?
3.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有遇到过类似的感到难以掌控的情况?自己是如何应对的?有哪些成功经验?
4.你如何看待在面对各种状况下的自己?
5.除了自己,你觉得有哪些人、机构或者其他资源可以帮助你一起度过这段时期?
6.如果从目前的状态向理想的状态迈出一小步,你觉得可以从哪里开始行动?这些步骤执行的时间流程和节点大概是什么样的?
7.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案可以帮助你解决目前的状况?
通过四个层次因素的探索,针对小A重点让她看到当下状况的客观存在,以及找到真正困扰她的问题,而不是将精力浪费在不可控的客观因素上。更重要的是,突破认知局限,让她认识到当下的困境并不一定成为阻碍她大学成功的绊脚石,未来还有很多可能和资源帮助她实现理想的状态。同时,从自身的过往成就经验中重新看见自己、拾得自己面对各种境遇的力量,获得转换的自信心。并将未来的行动聚焦在当下的一小步,聚焦可控的行动,摆脱情绪的羁绊。而对于小B来说,可以更好地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主动能量,进一步确认行动的方向,找到获取有效信息的更多途径,了解到关于能力提升的更多可能性。
在运用生涯转换理论进行新生生涯辅导时,辅导老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积极的视角看待情绪。像小A一样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和大学不适应而产生情绪的新生是比较常见的。作为辅导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允许来访同学在辅导过程中表达情绪,在情绪中看见来访者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另一方面,当情绪流动起来,来访者可以在辅导过程中自我掌控情绪的起伏,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可以觉察如何用自我因素实现当下状态的转换,并延展到生涯议题中自我控制的部分。
2、由内向外改变控制中心。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引导来访者向内探寻和重拾自我的力量,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将控制的关注点向外拓展,寻求多方面的资源构建支持系统,帮助形成多元的生涯议题审视视角。对于新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各所大学
各所大学都建立了很多关于学业、发展和就业的资源,但利用率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获取探索环境和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新生获得更多的环境和资源信息,消除由未知带来的恐惧。
3、以专业为核心扩展行动策略。大学期间是培养专业思维、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情况,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影响学生学业潜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从就业的角度来说,专业认同不仅与专业对口率直接相关,而且影响着就业方向的选择,与就业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基于专业的认同,学生更愿意立足专业去探究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在辅导过程中,以专业为核心去增加可能的选项,让来访者打开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感受到每个人都拥有发生改变的可能,也可以更好地促动来访者开始行动的探索。
乔布斯曾说,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在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辅导时,我们应始终相信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是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谁希望自己的大学暗淡无光呢?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转换机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保持好奇、探索未知,与其纠结当下的困顿,不如去发现或许还有更好的选择。
作者:张小诗
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副教授,NCDA CDI国际生涯发展认证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生涯规划专家,辽宁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家,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首批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执行负责人,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NEU生涯设计工作室”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