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程度的体验,与为数不多的几个重大决策息息相关。
比如,城市的选择,关乎生活节奏和人际交往体验;职业的选择,关乎每天黄金8小时的工作体验;伴侣的选择,关乎私人时间的生活体验。
一段时期内每一天的体验,就构成了这一段人生的质量。在重大问题上,认真决策,等于为决策后的一段人生负责。
新高考“3+1+2”的选科,就是一个隐形的重大决策。不仅影响着高二高三两年的学习体验和高考成绩,还影响着高考志愿填报的权限。
这对高中以前没有思考过未来目标的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挑战——原本在高考后才被重视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被提前到了高一;也是一个提醒——选择专业和大学,是需要提前规划的;更是一个契机——决策作为一项后天技能,是需要通过练习获得的,而选科是一个绝佳的演练机会。
为了演练作用最大化,笔者建议,以孩子为主角,家长为参谋,站在生涯规划的高度,做一次“以终为始”的梳理。也就先跳过选项看目标,从展望理想职业开始,做一场“职业-专业-大学-现实-选科”的倒推。具体思路和方法如下:
一、树立职业理想
学生时代所做的努力,都是为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而参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工作者。所以,在中学时代树立职业理想,不但一点都不早,甚至是必要的尝试。
当然,高中生受经验局限,对职业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对理想的树立容易基于幻想。此时,帮助孩子“知己知彼”,为其提供决策可用的真实素材,就是家长的用武之地。以上“知己知彼”的活动没有顺序的规定,从任何一环开始都可以,孩子的职业理想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显现。收集信息的工作做得越到位,目标显现就越清晰。职业理想可以不止一个,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说现在就要定终身,而是通过有代表性的职业来明确偏好的方向。
二、做好升学规划
一旦有了相对清晰的职业方向,就可以推出对口的专业类别。方法有以下几种:1、大量查阅网络上理想职业相关的招聘启事,会看到明确的专业要求;2、在做人物访谈的时候问及相关的入门专业;3、在职业体验期间了解从业者相关的专业。例如,理想职业是律师,很容易推出对口的是法学专业,但是如果具体到想当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利律师,通过查阅招聘启事和人物访谈,才会了解到,作为复合型人才的专利律师,本科最好学习理工科专业,硕士再读法学专业,才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基于专业类别,就可以开始筛选目标大学。根据学位中心对大学进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关键词搜索可得),可以检索到每个具体的学科中的中国大学排名。其中B+及以上的可以算是该学科中前20%的学校。在这些学校当中,如果要进一步筛出“好学校”,通常可以参考985、211、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标签。另外还有一些新学校不在这个评估体系内,需要补充关注,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提升空间,可以设一个二级梯度,每一梯度分别瞄3-5所目标大学。第一梯度为按照当下水平预估可能上到的学校,第二梯度为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上到的学校。由此还能为自己设立学科分数提升的目标。学校的历年录取分数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询。
而一旦有了以上目标,就可以通过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的“20XX年拟在粤招生普通高校的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3+1+2模式)”查询其中任何每一所目标大学在目标专业类的选科要求。当查完6-10所学校的选科要求后,就知道选科的范围至少不能超出这些学校的要求了。如目标院校多数要求必选物理,部分学校要求必选化学,那么物理和化学就应该是自己的重要选项。
三、结合现实因素
多数院校的多数专业类都不会要求必选某3科,所以多数人还有自主选科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院校为了拓展招生口径,多数专业类往往会“不限”选科范围,此时是放宽了对考生的要求的。但是考虑到进入专业后的学习能力,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准备,例如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基础有要求;地理类专业,对化学基础有要求;法学类专业,对政治基础有要求,等等。
除此之外,在目标院校的选科规定范围内,就可以考虑结合现实因素,做出相对有利于高考成绩的选择。例如:1、选择分数或者排名相对较高的科目,对于高一尚未开课或者组织考试的科目,可以利用假期提前自学,并选择用历年真题提前自测。2、选择所就读的学校师资实力更雄厚的科目(深中的各科目师资都很优秀);3、选择学校因为分班资源局限所推荐的组合(部分学校无法满足所有选科组合单独开班的条件);4、选择适用专业类别选择范围更广的组合(更适合暂时没有目标和规划的考生)。
最后,笔者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师,以及深中第一届学长团成员,想对学弟学妹和各位家长说几句心里话。选项的结果可以相同,但选择的过程有格局大小之分。基于生涯规划的高一选科,或许会花费你不少时间精力,但动机是对自己负责,过程是学习决策,结果是对未来的承诺。网络上也能查到快速选科的方法,例如通过测算组合的选考范围覆盖率,直接给你一个答案,只需要花几分钟阅读的时间。可是,有长远目标时的“算计”,叫规划。没有目标时的“算计”,叫投机。自主还是依赖,规划还是投机,是个人的选择。但我希望深中的孩子,都能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原载刊物:《深中夕拾》深圳中学家委会会刊二期
作者:王晶莹
NCDA CDI国际生涯发展认证讲师
深圳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
深圳中学生涯教育特聘导师
书籍《高中生涯手册》首席编委
香港大学法学硕士